泸州江门镇: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贫困乡向中心镇转型发展

2020-12-07 14:40:34    来源:今日川南
63.6K

江门镇位于泸州宜宾两市交界,距县城37公里,与宜宾兴文县、江安县和泸州纳溪区接壤,纳黔高速、隆叙铁路、321国道纵贯全境,素有叙永“北大门”之称。江门镇历史上便是茶马古道的美食驿站,孕育而生的非遗名小吃“江门荤豆花”,早已蜚声全国。

近年来,江门镇以“绿色发展,生态发展、就地城镇化”为原则,通过完善基础设施、美化村容村貌、培育绿色休闲产业、实施异地搬迁,着力在绿色发展、生态文明、特色文化上做文章,让城镇化进程“自然生长、土生土长”。江门镇已先后被列为四川省百强试点镇、全国重点镇、四川省首批特色小城镇;同时,江门镇还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文化创意小镇、省级法治示范乡镇和“中国浆用竹林之乡”和四川省竹林小镇!

泸州江门镇: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贫困乡向中心镇转型发展

江门镇绿色生态风貌

绿色发展,筑牢就地城镇化基石

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国家明确提出——慎砍树、不填湖、少拆房,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。而在江门镇,这几年始终遵循一条更为严苛的标准——“绿色发展,就地城镇化”。

实现绿色发展,江门镇底气十足。“江门镇森林覆盖率达80%以上,全镇有林竹18万亩,每年通过间伐的竹子就有30万吨,全镇人均从中获得收益超过800元。”江门镇副镇长王晓勇说,“坚守绿色发展,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,更让我们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”

行走在江门镇城镇乡村,江门镇曾苦苦思索:如何改变近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,农业大而不强,工业小而不优,新兴服务业不成规模,财政支撑产业单一、依靠房地产又无门的现状?

一番理论思考和论证,江门镇党委、政府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,坚持贯彻“绿色发展”理念,因地制宜提出了把发展绿色城镇与旅游产业有机嫁接,绿色发展,就地城镇化。

泸州江门镇: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贫困乡向中心镇转型发展

江门镇新镇区风貌

“绿色发展”是原则和底线,不仅将江门镇的资源禀赋发挥到最大极致,更是民情民意和传统的回归。王晓勇说,作为一个山区乡镇,“绿色发展”是江门镇主导产业、基业,“绿水青山让山有了灵气,逢年过节在外的亲人回来了,更能感受到家乡的空气清新,那满目青山入画的景致。”

保留生态绿色和村形地貌,不改变生活空间,让农民依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就业,并和市民享受同等标准的自来水、电力、道路、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,这就是“绿色发展”的城镇化路径选择。这几年,凭借这一理念,江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,城镇实际建成区面积达到了3.6平方公里,场镇常住人口超过2.2万多人,全镇GDP近35.6亿元,固定投资达到30亿元,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1.2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.874万元。江门镇的中小学还吸纳镇外中小学生就超过了500人。

农旅相融,彰显别样魅力乡愁

江门镇,自古以来就以景色秀丽,水绿山青著称。明状元杨升庵路过此地之时便为之震撼,写下“水峡群山日月昏,飞泉百道接江门”的名句。江门古寨由来已久,宋神宗元丰五年设夜郎县,置江门寨,自古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途径之地。

泸州江门镇: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贫困乡向中心镇转型发展

江门镇竹业产业园区

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便利的交通条件,隆黄铁路在江门设站,高速公路G76在这里设互通,国道321贯穿其中,距成贵高铁兴文站仅10分钟的车程。江门镇也有优越的地理位置,江门处于成都,重庆,贵阳三大中心城市的三小时经济圈内,交通便捷,是乐山、宜宾、重庆、赤水旅游环线的中转站。同时,江门镇丰富的自然资源,除了水资源、竹资源,还盛产竹笋,酸菜,磕粉等特产。尤其是非遗名小吃——江门荤豆花,更是蜚声全国。

在绿水青山中孕育的美食文化、江南水乡、人文历史,让小小的江门镇拥有了一张张独有的名片。“光有名片只是外表,而让名片效应转化成经济优势才是根本。”王晓勇说。由此,近两年来,江门镇依托古寨内的30余家荤豆花餐馆,通过江门寨与荤豆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签,以活动为载体,让旅客们体验以“荤豆花的制作”为主传统工艺。而以“瘦西湖”为蓝本的桃花坞,通过打造一核,即桃花坞景观区;两湖,即景区外的黄龙湖和景区内的荔香湖;三板块,即旅游观光区,休闲度假区,生态养老区,形成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六大功能,让更多人领略到目前川南唯一的古典园林景观,实现农旅的深度融合,成为“留得住乡愁、好看又中用、美丽且生财”的一站式园林休闲养生体验度假目的地。

如今,以瘦西湖园林风格为主调的桃花坞独具魅力,鸟语花香,别致典雅,一亩三分塘,归去来兮岛,待桃花盛开,俨然一处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。凭栏眺望,秀美的江门景色收入眼囊;烟雨迷蒙,杨柳湖畔,醉酒把歌唱。江门古寨与桃花坞,一个在山下,一个在山上,它们点缀了江门的秀气,点缀了小镇的灵气,更点缀了这特色的山水之韵。

易地搬迁,绿水青山铺就幸福路

2020年11月3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全国“十三五”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》,泸州市叙永县江门古寨安置区等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入选美丽搬迁安置区,再次被国家级点名表扬。

初冬的江门古寨分外美丽,冲着荤豆花而来的游客纷至沓来。而在江门古寨商业街一侧,一幢幢川南民居风格的楼房次第排开。

泸州江门镇: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贫困乡向中心镇转型发展

江门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

在江门镇向坝村脱贫户张子荣、胡一萍夫妇看来,江门镇的绿水青山硬是让他们一家共6口住上了好房子,过上了好日子。2016年年底,张子荣、胡一萍夫妇一家搬迁入江门古寨住上小别墅后,胡一萍在家开起了小卖部,每月有五六百元的稳定收入;而丈夫张子荣,则到了古镇上的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上班,一个月下来,他的收入有3000多元,公司还给买了保险……”

张子荣、胡一萍夫妇一家生活的变化,只是江门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给广大贫困群众带来幸福生活、铺就增收路的一个事例。

自2014年以来,江门镇投资1.5亿多元实施了场镇道路升级改造、光亮工程、新区绿化工程、滨河北路、场镇集中供水等民生工程项目,使城镇道路硬化率、场镇供水率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%。“翻天覆地的就地城镇化,应该让全镇人民共享,尤其是脱贫攻坚路上,不能落一户,不能掉一人。”王晓勇伟说。江门镇采取“搬迁安置+产城相融”新模式,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,选址建设依托商贸街区、精品景区、农副产品加工园区,让搬迁群众搬出大山,快速融入城镇,告别了千年积贫的大山,真正实现了“搬得出、留得住、能致富”。

为此,江门镇做足文章,加快绿色富民产业培育。依托丰富的竹木资源,已成功引进占地逾百亩、总投入达11.2亿元的20万吨竹浆生产项目,扩建了10万吨纸塑膜项目,打造了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园区、煤炭物流交易中心和3万吨成品油库项目,引资开发桃花坞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。这些项目的建设运营,吸纳了1000余当地农民就业创业,就地城镇化。

敬畏自然、关注民生、着眼发展。江门镇一年一个重点,交上了一份含金量满满的答卷。近三年,已新建公路180余公里,实现“村村通大道,户户通小路”;投资1950万元已建设叙永县中医医院江门镇分院,解决群众“看病难”“费用高”等民生问题;拓展教育条件,目前江门镇有公办幼儿园2所,中心小学校1所,中学1所,共能容纳学生4000名,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%;投入600万元建成片区中心派出所,不断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;实施了场镇道路升级改造、光亮工程、新区绿化工程、滨河北路、防洪堤工程、场镇集中供水站等民生工程项目,实现“四个百分百”,即:城镇道路硬化率达到100%、场镇供水率100%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、场镇天然气通气率100%。

在“城镇发展”与“留住乡愁”之间找到平衡点,避免了“易地城镇化”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,江门镇“绿色发展,就地城镇化”探索,为类似乡镇推进乡村振兴发展、建设县域中心镇探索出一条具有积极现实借鉴意义的路子!(来源:四川新闻网)


中央机构 | 人大机构 | 国家主席 | 国务院 | 最高人民法院 | 最高人民检察院 | 政协机构 | 民主党派 | 群众团体 | 驻外机构 | 友情链接

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 | 网络110报警服务 | 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 | 中国新闻网站联盟

版权所有 四川诗酒年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蜀ICP备20006313号

今日川南网,专注川南城市群综合资讯发布

关于我们 | 人员查询 | 法律顾问:合作交流:QQ2739031423 | 本站地图 |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30-2513557 | 刊登广告 | 对外服务:访谈 直播 广告 展会 无线

可信网站
诚信网站